coffee

這幾年來在我們生活週遭經常活動的地方,有一個綠色招牌的咖啡店越開越多,他就是來自美國西雅圖的星巴克(Starbucks),他帶給我們一種很時尚、很悠閒的一種生活模式,對多數人來說因為是一種不同的體驗,因此很有新鮮感,也成為時下年輕人喜歡去的地方,因為,這會讓人覺得他很有品位

然而面對的現階段全球經濟不景氣,我們連續幾天都看到星巴克連續關閉美國本土以及澳洲門市店面的消息,這酌實讓人感到錯愕,因為他在東方文化國家遍地滿開的同時,為何會在自己的地盤上面卻遭遇到如此的窘境呢?

我們回顧星巴克的發跡歷史,對此情此景很諷刺的是,星巴克就是在美國經濟景氣最低迷的時候,通過創新的構想理念,把品牌定義成為一種生活方式(life style),而不僅僅是一個咖啡這樣的產品,即是星巴克的咖啡比其他人貴出許多,但是他背後所提供的是一個生活休閒的場所,你可以在一個充滿咖啡香以及播放著輕鬆音樂的環境內,悠閒的坐在沙發上,透過無線網路上上網,或者看看書報,甚至是跟三五好友聊聊天,來享受生活,可以說星巴克就是一個懂生活的代名詞,也因此成為人們日常生活外,多了一個休閒享受的去處,這種與眾不同的定位,很快得到大眾的認同,也因此快速的發展成為一個跨國品牌

這種快速的發展也加大的星巴克的野心,開始為自己設下高的展店目標以及營收目標,尤其在他的背後又有亮麗的財務報表、充足的現金以及一路向上的股價支撐著;隨後星巴克咖啡店就如同7-11便利商店一樣,開始佔領大街小巷,彷彿是為了開店而開店,忽略了最初消費者所認同的概念,變成了一個普通的咖啡產品而已,密集程度可見一般,在十年之內,全球的店面數由一千家擴充到一萬多家;而在這個時間點,諸如麥當勞之類的快餐店也看好這個龐大的咖啡市場,紛紛提出高品質的咖啡品牌(如:McCafé)搶進分食

這種過分膨脹的經營模式在投資市場上也遭受到投資人的否定,因此今年初星巴克創始人Howard Schultz重出江湖,進行開源節流,先是公佈關閉一百家經營不善的店面,以進行停損,同時希望透過國際市場的開拓,重新塑造起星巴克的品牌;以兩岸三地來看,我們看到在港台地區,星巴克的店面的普及率算是非常的高,幾乎是觸手可及,而且在品質上有一定的把握,店與店之間也不會相互競爭到,只是面對著很多當地品牌的競爭;而在大陸內地,星巴克正處於大幅拓展的階段,在一級城市幾乎都可以看到,而目前也大幅開拓二級城市,只是經過了之前的過度展店潮之後,星巴克在開展新店的審核上面也趨於嚴謹了,尤其是市場加入了許多的競爭強手之後

每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難免都會發生一些決策或者執行上的錯誤,這或許也是開創者與後繼經營者之間的差異性,因為後繼者總想著如何讓餅更大,這其實無可厚非,重點是能否及時力挽狂瀾,避免執迷不誤一錯再錯,畢竟在有一定的基礎之下,要重新找回客戶的信心並非難事

:???: